返回首页 >

孙雁翔:从我的创作经历谈“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

2024-10-15 15:10   文化视界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绘画达到了一个高度。彼时,群星璀璨,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郭熙、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王希孟、张择端等开宗立派的大师,比比皆是,然而,中国的山水画自宋代以后,辗转六百多年,随着朝代的更迭,艺术创作理念、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山水画经历了从院体画追求“以形写神”的至高境界,到文人画家追求“笔墨情趣,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尤其到明末清初的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之论后,中国画的创作“文人画”倾向越来越浓,后来文人画风几乎占据了整个画坛,清代的画家普遍标榜“文人画”的士气,以文人画的标准,去模仿宋代绘画为能事。作为清代院体画的代表——“四王”,其作品充满了“程式化”和复古之风。后来,清代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提出才给清代的画坛注入一丝生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些有志之士第一次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等改革中国画的主张。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家也在西方绘画里寻求改良中国画的途径。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徐悲鸿大力倡导下,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岩等一大批画家纷纷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写生,然后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钱松岩的《红岩》、傅抱石和关山月创作的《江山多娇》等作品,北京画院也集体创作了《首都之春》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