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棉被“淘工厂”:廉价化纤下脚料做出“全棉棉被”
2025-02-10 16:15 澎湃新闻
“今年他生意好,但最近有人投诉,销量有点受影响。”朗某自称是陈某景的亲戚,几年前,陈某景曾在此打包发货,后嫌地方太小搬离。除了自接一些棉被定做、旧棉被翻新等活,他现在也给陈某景供货,主要做12斤左右的化纤棉被,日产二十余床。“数量远远比不上他合作的流水线工厂,但手工做的,质量更好一点,我有空就帮他做点。”
记者注意到,这里一些化纤棉原料放在屋外,包装上没有生产信息。
同行揭露“最差的料”:里面名堂很多
德清县新市镇,是中国著名的蚕桑产区之一,蚕丝制品业远近闻名,当地遍布大大小小的纺织工厂和床上用品公司。
1月19日,影子调查队将陈某景提供的棉被样品,随机拿到当地一家床上用品生产厂。负责人赵刚(化名)捏出一团棉絮,燃烧后直言,“这是最差的料。”
他告诉影子调查队,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聚酯纤维原料,主要有三种:从石油中提炼、化纤后加工制成的“新料”,主要采用切片纺丝工艺,价格最高,出厂约4元/斤;将塑料瓶片、塑料袋等废旧聚酯纤维产品原料,通过瓶片纺丝等工艺再生制成的“旧料”,价格适中;回收纱布等化纤边角废料打碎制成的“回料”,很常见,但品质最差,出厂价2元/斤,可能更低,“里面名堂很多”。
化纤“新料”(左)和记者提供的棉被“回料”(右)的差别
他向记者展示厂里所用的“新料”,棉絮微微发黄,拉扯时根根分明,紫外线照射下,未见荧光闪烁点。而记者提供的样品,里面结满大大小小的棉团颗粒,荧光点密集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