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沙拉塔到刺绣披萨,必胜客如何用35年稳住消费者味蕾

2025-04-10 17:40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红屋顶亮了35年。

  1990年北京前门,穿白衬衫的年轻人对着菜单上的“超级至尊披萨”反复摩挲,刀叉在瓷盘上敲出紧张的节奏——那是中国第一家必胜客开业的夏天。

  2005年西安钟楼店,中学生偷偷攒下20元零花钱,只为在沙拉吧堆出比同学更高的“蔬菜塔”。

  2015年上海陆家嘴,加班族盯着手机APP,看着“芝心披萨正在烤制”的进度条咽口水。

  2025年济南大明湖畔,00后举着手机记录鲁绣传承人用银线在“鲁绣披萨”上绣出培根纹,空气中披萨香气混着丝线光泽,引得众人感叹:“必胜客怎么比我还会玩传统?”

  从胡同口的“西餐奢侈品”到社区里的“国民披萨”,从让中国人研究“怎么吃披萨”到教世界“披萨还能这么吃”,35年间,必胜客在面粉与芝士的化学反应里,藏着一部鲜活的中国消费进化史。当10亿份披萨被送进千家万户,当非遗刺绣与超级至尊披萨在餐桌上相遇,人们突然发现:这个红屋顶品牌早已不是“舶来品”,而是把35年光阴揉进面团,烤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觉记忆—— 它究竟如何用一片披萨,拴住了中国人的胃?

  从“刀叉困惑”到本土化创新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必胜客首店,服务员一遍遍演示,“刀叉要像握笔,先切边缘再分块。”这场关于“西餐礼仪”的全民科普,拉开了必胜客作为“西式餐饮启蒙者”的序幕。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