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还会“网红”多久?
2025-05-07 11:04 大众网
据平台数据显示,95后占据今年五一文旅订单的45%,而00后在景区偏好上更是“离经叛道”:漂流、探险、博物馆、乐队现场、冷门城市等纷纷爆红。年轻人们不再满足于“风景”,而在寻找一种“感官密度+社交符号+身份想象”的三合一体验。
当“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将威海1001公里海岸线与山岳串联成一部“公路电影”时,每一帧都成了天然取景框——火炬八街的日漫滤镜、布鲁威斯号的“存在主义美学”,精准踩中了年轻人对氛围感的极致追求,“山海即城市”的独特标签与“城市折叠”的厚度,在“快进慢游”的体系建设中为游客提供独一份的城市漫游体验。
栖霞街百年老街改造项目以“修旧如旧”理念复刻历史建筑,融合非遗市集、复古民谣季等活动,将胶东民俗转化为可触摸的“时空折叠”体验,“文化原真性+现代叙事”的模式避免仿古同质化,让游客在“亚洲医院旧址”等场景中感知城市历史,形成城市文化符号的立体活化。
同时威海并未止步于“宠客”式服务(如24小时文旅投诉响应机制),更是将流量压力视作治理升级的契机纳入城市规划,修建45公里的非机动车道串联环海重要景点,通过潮汐车道、智能交通系统优化游客动线,规划热门景点与拥堵街道的治理,以开放姿态与市民游客共建城市形象生态,政府角色向“服务员”进行深度迭代,诚意满满。
超越“浅层互动”:从打卡消费到情感共生
互联网时代,城市要懂“营销”。威海抓住了短视频时代的传播密码——用场景化叙事替代宏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