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还会“网红”多久?
2025-05-07 11:04 大众网
文旅产品的设计精准捕捉年轻人“感官密度+社交符号+身份想象”的需求。太公缘农耕部落“丝路探险”沉浸式研学,让游客通过蚕桑手作触摸千年农耕智慧;一战华工纪念馆以建筑语言激活历史记忆,成为“五一”期间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城市更新行动同时有力推动文旅与民生深度融合,栖霞街改造工程同步提升东城路夜市品质,引入潮玩街区及便民服务设施,实现游客与市民共享浓郁烟火气息。同时,社区食堂、口袋公园等“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成功将文旅热度转化为城市的温情关怀。威海市文旅部门携手市场监管、交通等相关部门,成立24小时专班,确保普通投诉在2小时内高效响应,重大舆情在30分钟内迅速介入处理。火炬八街“微改造”项目首推“街长制”,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城市更新实践,受到央视关注报道,威海正逐步构建主客共享的和谐生态。
影视剧组将威海作为“零特效取景地”,不仅因北纬37°的天然光影,可奔跑可驻足的多元体验场域,完美承载着影视剧所需的叙事纵深。郭品超打卡威海布鲁维斯号,网友感叹“随手一拍就是满满氛围感大片”;在街角偶遇“微醺感”的闫妮与巷陌烟火,更是《爸爸去哪儿》《樱桃琥珀》等综艺影视剧组盖章认证“零特效取景地”,能让影视IP与在地性共生,丰富的城市内涵也为影视综艺的拍摄提供了多层次、差异化、可参与的体验路径,同样是城市丰富“可玩性”的重要体现。
构建“韧性生态”:流量驱动与产业根基的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