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期到职场,如何避免“情绪过载”?
2025-05-08 11:31 海报新闻
五一小长假的热闹仿佛还在眼前,朋友圈里晒出的美食美景余温尚存,但不少人回到岗位后却陷入“节后综合症”: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骤降、面对工作提不起劲。更严重者甚至出现持续疲惫感、睡眠质量下降、情绪低落等表现。这种心理落差并非偶然,职场抑郁焦虑已成为现代职场人不得不面对的一项挑战。
职场抑郁焦虑的真相
职场抑郁焦虑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由多重因素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当高强度工作节奏、晋升竞争压力、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失衡时,人脑会进入“慢性应激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杏仁核持续活跃,导致焦虑情绪;前额叶皮层功能抑制,造成决策困难;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过度激活,则可能引发躯体化症状如头痛、胸闷等,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质量。
职场抑郁焦虑典型症状包括:对工作内容产生持续性抵触情绪;出现“任务恐惧症“,连查看邮件都感到心慌;白天嗜睡与夜间失眠交替出现;对日常社交活动失去兴趣;反复出现“能力否定“的自我怀疑。
为什么职场抑郁容易被忽视?
职场抑郁焦虑常被误解为“不够努力”或“抗压能力差”,导致许多人在初期选择隐忍。例如,有人将情绪低落归因于“假期综合征”,认为休息几天即可恢复;有人因害怕被贴上“心理脆弱”的标签而隐瞒症状;部分企业将“加班文化“与敬业度挂钩,员工压力得不到排解,最终形成“压力-抑郁-更低效率”的恶性循环。
科学应对:从自我觉察到专业干预
面对职场抑郁焦虑,我们需要从多维度入手,构建心理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