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既然樱桃园留不住,不如高呼你好,新生活!

2025-05-08 13:28   北京青年报

  同样,导演罗德里格斯也没有简单化地将《樱桃园》解读为一曲告别与终结的悲歌,他敏锐地捕捉到契诃夫的悲悯与隐忧,试图创作一部探讨时代变革、痛苦与希望并存的悲喜复调。

  那么,这种悲喜交加的意蕴从何而来呢?在这个版本中,柳鲍芙被塑造成一位“栖息于喜剧中的悲剧角色”。她不愿积极面对现实做出改变,一味沉溺于怀旧的忧郁中。而除了年迈的老仆人费尔斯外,其他角色都依稀察觉到未来将与过往迥异,各自寻找希望的微光,奔向未来的新世界,与柳鲍芙的逃避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饰演柳鲍芙的于佩尔带着一种疏离的态度穿梭于人群中,她没有过多情绪外化的处理,以醉醺醺的状态静观一切——当人们围聚狂欢时,她低垂着头,独坐在樱桃树之下,周遭的喧闹都与她无关,仿佛她深知属于她的时代已然陨落。这样的表演风格愈发凸显出人物与时代的割裂感,柳鲍芙做出的一切反应也随之蒙上荒诞的色彩。

  2001年,于佩尔在话剧《美狄亚》中极具张力的“嘶吼式”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与之不同的是,她在《樱桃园》中演绎的柳鲍芙更为细腻,在迷茫与清醒、幼稚与成熟、温柔与躁动之间不断摇摆。对人物复杂内心静水深流式的刻画,正是于佩尔在电影中最擅长的。但是,没有镜头的聚焦和放大,这样的表演在戏剧舞台上很难被观众注意和看清。或许这也是一些观众怀着对于佩尔的期待走进剧场,却失望而归的原因。

  语境变换后

  具象的指涉失效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