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既然樱桃园留不住,不如高呼你好,新生活!

2025-05-08 13:28   北京青年报

  从首演时的阿维尼翁教皇宫露天广场,走向国家大剧院的室内镜框式舞台,演出空间的变化也使得观演关系与导演的创作初衷发生偏离,虽然导演为此次中国演出加入了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拉近距离的设计:罗巴辛一上来就用中文与观众问好;演出期间,管家叶比多霍夫邀请观众一同吟唱求爱的歌谣;第三幕尾声,当狂欢的音乐停止,罗巴辛再次跳出来说:“契诃夫本可以停在这里,但他写了第四幕。”这几处互动都引得观众连连发笑。此外,整部戏里演员鲜少上下场,全程几乎没有变换的灯光平等照亮每一个角色,就连观众席也比寻常的演出更为亮堂。可以看出导演为达到间离效果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由于镜框式舞台固有的“神圣感”和观剧礼仪的限制,观众失去了露天环境的自由知觉,这些设计略显生硬。

  现代阐释中

  人物的关系失序了

  无论视觉还是听觉,本版《樱桃园》给予观众的第一印象都是“现代”。舞台设计没有图解原剧中19世纪末俄国庄园的物理空间,转而构建了源自剧本却极为简洁的写意空间。三个弯折成树状的华贵灯架,三条笔直的铁轨,还有由整齐到杂乱的椅子,随着演出进行不断移动、排列组合。始终在场的摇滚乐队源于剧本反复提及的“犹太乐队”,叙事节奏在音乐中延宕,幕间响起的歌曲也将人物难以言说的内心外化。第一幕开头,柳鲍芙回到庄园后,演员们唱的是同一句歌词,但每个人的处理各不相同——罗巴辛欲言又止,柳鲍芙强颜欢笑。非写实的情境使角色从遥远的特定时空抽离出来,进入具体的矛盾中,让观众惊觉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重演,自己亦置身其中。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