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制定人工智能使用“红线”,避免“代劳式”使用 两项中小学人工智能指南要解决什么问题?

2025-05-13 06:17   红星新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答问时说,DeepSeek(深度求索)和机器人引起广泛关注,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怀进鹏以DeepSeek和机器人为例说,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对教育提出需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与此前的互联网时代,是有所不同的。普及电脑主要在于掌握电脑使用技术。而人工智能时代,则不同。据媒体报道,我国不少中小学生在新学期到来前,已在用AI“赶做”作业。这意味着,使用人工智能已经不是问题,怎么用好才是问题。而用好人工智能,就不只是掌握有关知识与使用技术,关键是使用者有无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谈到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通过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通过知识、技能、思维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培育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形成螺旋上升的教育路径,确保各学段学生在保持学习热情的同时,逐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学习的纵向深化,达成兴趣培养与知识技能提升的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