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人工智能使用“红线”,避免“代劳式”使用 两项中小学人工智能指南要解决什么问题?
2025-05-13 06:17 红星新闻
河南某中学一位负责人则提到,工作中已经开始使用AI进行精准的学情诊断。教育教学要基于学情,基于学情才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但过去的学情诊断结果不够客观和全面,参考AI生成学生综合评估,能很大程度帮助教师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这能很好地解决教育教学起点问题。借助AI也可以让课堂更具互动性、趣味性,提升参与度、体验感,从而达成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校务管理上,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起草会议纪要、工作报告、活动方案等,以及快速整理档案信息等方面,都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减轻人力负担。
人工智能使用红线是啥?
学生应避免在作业中简单复制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
一线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有的学生会用AI完成作业,比如他们会告诉AI自己是几年级的学生,让AI按照自己的年龄段完成作业或者作文,这样老师就不太容易发现。”深圳某小学教师王女士说,每当这时自己会告诉学生,AI可以辅助学习,但不能代替思考。
《使用指南》也对不同主体的规范使用提出了要求。比如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考量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城乡资源差异性及地方特色多样性等客观要素,科学制定本辖区应用推进路径。制订相关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政策法规,制定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伦理审查机制,建立动态调整的“白名单”制度,明确可入校使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清单。中小学校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化管理模式,警惕对AI工具的过分依赖,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