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济宁丨运河之脊,何以为济?
2025-05-13 17:23 大众网
但竣工后的会通河缺乏水源经常无水,望着干枯的河道,宋礼焦急万分,布衣寻访间得遇“运河老人”白英,采纳其“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堵泉、修水柜”方案,筑戴村坝、开凿小汶河,将汶水引至南旺段补给运河。
南旺枢纽可以说是大运河全段最有工程规划和技术含量的一段,面对黄淮流域“夏涝冬涸”的水文特性,宋礼与白英以“引、蓄、分、排”四字为纲,开创性构建起动态平衡的水利网络。

大汶河戴村坝
戴村坝:截流汶河的“引水之钥”
汶上北部的大汶河水源丰富,且大汶河上的坎河口地势高于南旺分水口。宋礼在白英的建议下,于坎河口筑戴村坝截流,开凿小汶河引水补给南旺,破解“水脊”干涸困局。
水柜系统:动态调节的“天然蓄水库”
工程巧用运河两岸的洼地创马踏湖、蜀山湖、南旺湖等湖泊为“水柜”,建斗门、相地置闸,以调节运河水量,堪称中国古代最早的“调蓄水库”。
分水鱼嘴:七分北上的玄机
运河水量北少南丰,为达到引汶入运于南旺分水补源的目的,宋礼、白英在小汶河入运口对岸砌石堤,以鱼嘴形石拨分水,实现“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精妙配比。
建闸节水:防洪排涝的“生态智慧”
闸的作用,就是保持运河水量,通过闸门逐段控水,既助舟楫越“水脊”,又借斗门实现夏排洪、春补水的水量调节。

大运河南旺枢纽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