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众观济宁丨运河之脊,何以为济?

2025-05-13 17:23   大众网

  南旺枢纽作为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领先的水利工程,比法国米迪运河黑山水源工程早200余年,以“引蓄分排”四字真诀维系漕运400余载。

  明清两朝深谙“漕运即国运”之道,立铁律护水柜、严管水源,会通河漕运量大大增加,年运粮量从数十万石跃至数百万石。运河沿岸“帆樯如林,货殖山积”,济宁更因“南门枕漕河”而富甲鲁地,民谚“济宁州,赛银窝”至今犹闻金玉之声。

  如今,南旺枢纽虽已褪去漕运光环,但其“以科学驭自然、以制度护民生”的治水理念,早已融入中华文明的基因长河。今日,凝视这道“运河之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更是一个民族在时空坐标系中刻下的荣光。

  尚书与民工的“封神”之路

南旺枢纽分水龙王庙沙盘模型

  南旺枢纽工程,不仅让大运河重焕生机,更成就了一段“尚书与民工”联手治水的传奇。

  工部尚书宋礼与民间水利家白英,一位是朝廷重臣,一位是布衣河工,两人跨越阶层的合作,不仅解决了运河“水脊”难题,更以卓越的智慧被后世奉为“神祇”,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不朽丰碑。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