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观济宁丨运河之脊,何以为济?
2025-05-13 17:23 大众网
“挑大梁”精神延续“运河之脊”历史基因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
大运河是一条“活着的河”。历代治河者承续宋礼、白英等先贤智慧,革新技艺完善南旺分水枢纽,代代匠心灌注既塑河道肌理,更铸文化根脉、经济动脉、文明纽带。大运河的活力,就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写照。
济宁作为“运河之都”,自元代起便是京杭大运河的行政与航运中枢,河道总督署的设立使其成为南北漕运的“脊梁”。历史上的济宁因河而兴,形成了“百物聚处,客商往来”的繁荣景象。大运河的漕运功能在清末被废止,那些因运河而兴的城市迅速陷入沉寂,济宁自然也不例外。

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
如今,人们惊喜地发现,那个似曾相识的济宁正升级归来。
古运河遗址沉睡的闸坝与智慧港口的无人卡车隔空对话,漕运帆影化作智能龙门吊的钢铁剪影……济宁正以新时代的“造脊运动”重构地理基因,以“勇争先 挑大梁”的姿态,突破“不沿边、不靠海”的地理限制,依托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内陆港航物流产业,加快建设亿吨大港口、培育千亿大产业。

龙拱港
从古时的漕运中枢,到如今山东乃至北方内河航运的枢纽,济宁这座城市始终挺立在水陆文明的十字脊线之上。在智能物流替代漕粮转运的进化中,在文化IP转化历史遗产的创造里,一条文明升级的隐形脊线已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