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一文物,讲述山东抗战历史、热血故事
2025-05-18 07:13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此时的鲁中山区,日伪据点如毒瘤般布满在群山之间。孟英带着测绘工具翻山越岭,将散落在敌占区缝隙中的零星金脉标注成册。他创新实施“以粮换金”政策,政府用粮食从百姓手中换取沙金。遇敌扫荡时,淘金户瞬间化作耕田农夫,木盆中的沙金沉入溪底,竹筛里的金屑埋进灶灰。
两年间,三千余两沙金在孟英手中汇聚成河。每一克黄金都浸透着血火淬炼的智慧。
1943年秋,孟英亲自率队押运。为让黄金冲破封锁,他们用竹筒灌金、蜡封筒口,每根竹管刻好编号与重量后,五十两为一组,塞进磨破边的子弹袋里。队伍刺破津浦铁路封锁线,三天急行军将黄金安全送达一一五师驻地。
据统计,抗战期间,山东军民共向延安输送13万两黄金,这一数字背后,是孟英和战士们用脚步丈量的万里征途,是百姓们用独轮车推出的秘密通道。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她的故事,写下最柔软却最坚韧的一笔
5月16日,枣庄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一把匕首静卧于展柜中,刀刃已锈迹斑驳,鲜红的塑料手柄仍泛着微光。它的主人,是稚气未脱的少女——刘守玟。这把匕首,承载着一位18岁女兵的血泪、一个家庭的遗恨,更见证了中华儿女以青春赴国难的壮烈史诗。
1935年,湖南汉寿县军刘村的富商之女刘守玟考入长沙女子中学。这所名校曾培育出杨开慧、丁玲等革命志士,校园里涌动着抗日救国思潮。临行前,父亲将一把匕首交到她手中,用以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