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一馆一文物,讲述山东抗战历史、热血故事

2025-05-18 07:13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谁承想,这竟是父女最后的诀别。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17岁的刘守玟偷偷离开家,加入湖南省战地救护队,赴上海战地救治伤员。从上海到陕北,再到徐州,直至1938年转战台儿庄,一路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陈列的刘守玟的匕首。

  1938年,刘守玟所在的救护队,随军转战至台东十八里铺。一日,日军突袭阵地,连长中弹倒地,她冲入火线施救。突然,一名日军军官挥刀砍向连长,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她,直接捡起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义无反顾地砸向日本军官的头颅,日寇当场毙命。然而,一颗子弹从背后穿透她的胸膛。

  重伤的刘守玟,被抬至徐州铜山县陈塘村的伤病所,弥留之际,她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照片、两块银元、防身的匕首和之前写好的一封信,希望照顾她的老乡将这些东西转寄回家。那封血染的信上写着:“女儿不孝,没有告诉父母私自参军,如果死在他乡,这两块银元和在校时的一张照片就当作纪念,万望父母不要悲伤。”她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没能向老乡说清自己的姓名和家乡,随后便永远闭上了双眼。

  陈塘村的陈奶奶,含泪将刘守玟安葬,并在坟前栽下一棵小树。此后数十年,她每年清明都去祭扫,并嘱咐自己的后人继续守护英灵,继续帮无名女兵找到回家的路。临终前,陈奶奶对孙子陈开灵嘱托道:“一定替她找到家!”然而,战乱年代信笺字迹模糊,仅凭照片与匕首,寻亲如大海捞针。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