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一文物,讲述山东抗战历史、热血故事
2025-05-18 07:13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直到2004年,经多方查证,这位无名女兵正是汉寿县军刘村失踪的少女,刘守玟的家乡和名字最终得到证实确认,遗骸运回故乡,安置在湖南革命陵园,英雄终于魂归故里。而她防身的匕首,留在了热血浸染的鲁南大地,替她讲述3万将士为国捐躯的无畏与豪迈,成为中华儿女热血报国的见证。
如今,这把匕首与刘守玟的照片,共同陈列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2019年,刘守玟铜像在台儿庄古城落成,铜像手握石块,目光坚毅。
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伤亡3万余人,日军伤亡逾万。如今的台儿庄,“弹孔墙”上的累累弹孔,无声诉说着“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的惨烈。刘守玟的故事,正是这血色丰碑上最柔软却最坚韧的一笔。

青岛市博物馆:
一张假居住证与它“不说”的主人
5月16日,青岛市博物馆二楼的第四展厅,以“五四运动”为主题展示了从青岛被侵占到解放时期的重要历史物品。其中一个展台里,摆放了一张泛黄纸张,封面上印有“青岛特别市公署发给居住证”,编号是第414007号。内页右侧清晰写着:姓名李炳玉,年龄26岁,居住地址为西达翁村180号,职业德香斋伙。
这是一张82年前办理的居住证,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然而,这张居住证上的个人信息却是假的。
“其实,这张居住证的主人真实姓名叫李研吾(又名李砚吾),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位地下党员,李炳玉是他当时做地下工作,用来掩护身份的化名。”青岛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郑海燕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