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跨越百年的规划 记者带您“走进滨州的海”

2025-05-19 17:05   滨州日报/滨州网

  然而,尽管彼时国民政府在港口建设和航运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举措,但受限于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与落后的经济条件,孙中山先生提及的二级港、三级港建设进展缓慢。“黄河港”更是命运多舛,甚至未被国民政府提上建设日程,百年前的宏图在岁月风雨中暂时蒙尘。

  滨州港开航运营:从无到有的崛起之路

  历史的指针拨向了新的时代,孙中山先生蓝图中的“黄河港”,逐渐褪去朦胧的面纱,以滨州港的崭新面貌,开始了从无到有的艰辛崛起之路。

  滨州港的建设历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从最初简陋的内河小港,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每一步都凝结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与心血。

  初期探索阶段(1969年至1995年):1969年,山东省交通厅青岛海运局组织在套尔河西岸开启东风港建设,这便是滨州最早的港口雏形。1971年,东风港正式投产,拥有2个500吨级泊位,主要承担原盐出口和建筑砂石料进口任务。1991年,惠民地区行署设立港口建设办公室。同年,滨州港获批建设2个3000吨级散盐泊位。1994年至1995年,国家计委批复滨州港一期工程,计划建设1万吨级码头,但因资金问题无奈搁浅。

  停滞与调整阶段(1996年至2005年):滨州港因资金困境陷入建设停滞。2005年,滨州市委提出“五位一体”战略(航道疏浚、商港、渔港、造船、油盐化工),决心跨越拦门沙,建设万吨级深水港,并成立滨州市港务局,为滨州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