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石刻传韵,诉说文明交融故事

2025-07-08 10:01   齐鲁晚报

  当尼山圣境的晨钟穿透薄雾,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思想涟漪正漫过齐鲁大地。

  在嘉祥县武氏祠的青瓦飞檐下,一方镌刻着“孔子见老子”图景的汉画像石,正以斑驳的石纹为笔,在时光的宣纸上续写着跨越两千年的文明对话。这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代石刻画像建筑群体,早已超越了石刻艺术的范畴,成为一方“活态文化会客厅”——车马仪仗在石壁上踏出历史的足音,忠孝故事于线条间流淌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每一道刻痕都在向世界袒露着东方文明的鲜活肌理。

  文/片 孔茜 房体朔 济宁报道

  孔子见老子

  石壁上“最动人的对话”

  推开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的朱漆大门,暑气骤然被千年光阴的凉意浸透。武梁祠静卧在嘉祥武翟山北麓的葱茏间,其壁上图像铺展开来,宛如一幅以时间为轴的恢弘长卷,镌刻理想与追求,宛如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史记》,精妙绝伦。

  漫步前行,映入眼帘的便是在此静卧一千八百余载的石狮,它昂首阔步,身姿矫健,灵气逼人。这尊诞生于公元145年的石狮,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之一,更是后世石狮艺术的源头与范本。

  石狮的凝视里,石壁正在讲述更浩瀚的故事。正如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在纪录片《武梁祠》中所言:“汉代画像是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构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孔子见老子”的画面在汉画中如星子散落,武氏祠珍藏的这幅尤为传神。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