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石刻传韵,诉说文明交融故事

2025-07-08 10:01   齐鲁晚报

  倘若石头能言,武氏祠的石壁便是最雄辩的史书。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见”汉代鲜活的政治图景、社会风貌、文化精髓与人物传奇,更能凝望历史深处,触摸华夏文明跳动的脉搏。

  而武梁祠,无疑是武氏祠这片石刻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长期以来,武梁祠受到了古今中外专家学者的持久关注与深入研究。”朱卫华表示,这份跨越时空的关注,本身就是一部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早在宋代,欧阳修、赵明诚等文化巨擘便点燃了研究的薪火,让沉睡的石刻首次在学术殿堂中焕发生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黄易、瞿中溶、翁方纲等知名学者,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推向新高,使武梁祠的学术光芒不仅照亮本土,更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

  武梁祠之所以享有如此崇高的学术地位,正如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杨爱国所言:“山东嘉祥武氏祠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地位对应于西方同时代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石雕艺术,体现了东方以儒家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鲁迅先生珍藏的600余件汉画像石拓片里,武氏祠画像独占魁首。那錾刻线条间迸发的苍劲力道与昂扬生机,深深震撼着他的心灵,更成为他汲取民族伟力、熔铸文化精魂的源泉。他曾在致友人李桦的信中如此赞叹,“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他也曾表示要吸收汉代画像石所蕴含的民族力量,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