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石刻传韵,诉说文明交融故事

2025-07-08 10:01   齐鲁晚报

  文明的对话从未停歇。郭沫若曾三度亲临嘉祥武氏祠,以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与此同时,海外学界亦为之倾倒,法国著名汉学家沙畹将其奉为研究汉代文物的重要标尺……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视角的探索与诠释,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学术合力,共同掀起武梁祠研究的第三波世界性热潮,生动诠释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武梁祠的魅力,已然成为全球共享的学术高地。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威尼斯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都先后开设武梁祠研究机构,使武梁祠真正融入了国际研究的核心脉络。其无与伦比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赢得举世公认,成为连接东西方、帮助世界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桥梁与前沿阵地。

  如今,武梁祠的画像早已超越石刻本身,化作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使者。陕西黄帝陵的黄帝像、联合国水利馆中的大禹形像、历史教材中的《荆轲刺秦王》……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标志性图案,其源头皆在嘉祥武梁祠。它们在全球各地的呈现,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深度对话、互学互鉴的无声见证,让石壁上的古老故事持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新技术赋能

  千年石画像“动起来”

  惟妙惟肖、气韵生动,是武氏祠画像石摄人心魄的灵魂所在。

  看那《水陆攻战》:一座横跨画面的宏伟拱桥,如巨龙般勾连左右、贯通上下,巧妙地将水战、陆战、车战、骑战、步战熔铸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立体战争史诗。再看《管仲射小白》:画面定格在公子小白中箭佯死的瞬间——他仰面倒地,鲍叔牙持伞状物护卫在前,管仲则左手持弓,右手似刚离弦,正凝神察看战果,其情其景,跃然石上,令人如临其境。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