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杨雨桐 通讯员 唐晓宇 淄博报道
在淄博齐鲁国际塑化城鳞次栉比的商铺间,一场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正在临淄区稷下街道生动铺展。面对园区1573家企业、年营收超511亿元的庞大经济体量,特别是其中占比高达70%、深陷“请不起法律顾问、扛不住经营风险”困境的中小微企业,稷下街道精准破题,整合全域优质法律资源,打造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让专业法治力量直达经济“毛细血管”。
痛点催生变革,法治赋能产业高地
“合同签得心里没底,纠纷来了手忙脚乱。”这曾是塑化城内许多中小微企业主的共同焦虑。作为江北重要的塑料化工集散中心,齐鲁国际塑化城汇聚了超1300家贸易企业,产业活力澎湃,但法律短板同样明显。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无力负担专职法务,管理人员法律素养不足,面对复杂的合同风险、知识产权保护、劳资纠纷等问题时,往往处于被动应对的窘境,潜在风险犹如悬顶之剑。
“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支撑。”稷下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瞄准企业“急难愁盼”,街道决定将公共法律服务深度嵌入产业链条,依托塑化城社区这一核心阵地,打造集咨询、风控、调解、培训于一体的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辖区经济生态注入稳定可靠的法治基因。
资源高效整合,“一站式”服务精准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