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剩米饭要热透、葫芦瓜苦了就丢掉,夏天吃东西该注意啥?

2025-07-10 10:19   央视新闻

  浙江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束龙表示,葫芦瓜,又名瓠子,是夏季餐桌上的常客。一般来说,葫芦科的蔬果经人类长期选育,已很少或不产生致苦物质,但仍有葫芦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变苦。很多人认为葫芦瓜有苦味,只是口感不好,煮熟可以吃。还有人认为苦葫芦瓜和苦瓜有一样的去火功效,再苦也能吃完。其实,发苦的瓠子是不能吃的。其中的致苦物质为苦葫芦素,作用于人体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苦葫芦瓜与甜葫芦瓜在外形上不好鉴别,但许多苦葫芦瓜与甜葫芦瓜相比外形较瘦长,有些外表凹凸不平,有苦味。在食用葫芦瓜前用舌尖舔尝是否有苦味,如有苦味要马上丢掉,连切过瓜的菜刀和砧板也要仔细清洗干净。

  贝类:赤潮期别自行捕捞

  江苏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科嵇童童指出,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但如果其摄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尤其是当“赤潮”发生时,则可能会在体内蓄积毒素,从而形成贝类毒素。引起中毒的贝类主要为双壳贝类,常见的有扇贝、贻贝、牡蛎、杂色蛤、文蛤、赤贝等。此外,在软体动物(泥螺)中也出现过贝类毒素中毒事件。

  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赶海”打捞或采食贝类,平时也不要在排水口附近海域采集、捕捞贝类;

  对污染过的贝类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常用烹饪方法不能完全破坏贝类毒素,均有中毒风险;

  现买现吃,尽量不要生吃贝类。(央视新闻)

  

责编:宋玉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