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召回 商家建议消费者先“泡盐水”?安全责任不能“一泡了之”
2025-07-22 12:29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前段时间,国内知名充电宝品牌相继宣布召回超百万台充电宝。与此同时,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明确从今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消息一出,很快就引发了一场有关充电宝安全性和使用限制的广泛讨论。
很多人家里都有充电宝,新规之下,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在消费者面前:那些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还能继续使用吗?如果需要退回充电宝,该怎么处理?
与此同时,有消费者反映,自己的充电宝属于被召回的批次,但在寄快递时却被拒绝接收,针对类似“无法邮寄”的情况,有商家提出用盐水浸泡放电的“无害化”处置方式。
这样的处置适用于哪些“充电宝”?有没有安全隐患?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针对《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项目公开征集意见,新国标将对包括“充电宝”在内的移动电源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我们日常使用“充电宝”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的《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将对包括充电宝在内的移动电源设置更严格的技术标准,增加或提升过度充电、针刺、挤压、热滥用等试验要求,考虑对关键生产过程工艺和影响电池安全的关键材料提出要求,并评估移动电源老化使用后的安全性。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中心电池研究室主任 耿振峰:针对移动电源拟提出智能监测要求,增加对电池电压、温度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功能,并考虑新增容量、电压智能调节、设备间交互通信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