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浙大95后哲学博导:被关注说明学术体系更开放多元

2025-08-15 09:43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国内高校越来越多“90后”“95后”教授、博导涌现。

  近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介绍该院2025年新进教师风采。其中新近入职的“95后”博士生导师郭敬、江佳凤、洪峥怡以及出生于1994年的施秦生等人受到舆论关注。实际上,之前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入职的倪逸偲和庄玄朴也都出生于1994年,具有博导资格。

  8月14日,浙大哲学学院四位新晋“准95后”博导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近日受到舆论关注,他们感到有些意外。公众对于“95后”博导的关注,其实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次聚焦。这也说明了高校的学术体系在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

  这几位年轻有为的博导正式身份是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根据浙江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官网发布的《浙江大学“百人计划”招聘启事》显示,为了引进并培养一批符合学科发展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青年学者,造就一支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浙江大学借鉴国际高水平大学教师聘任的学术标准和程序,试行教师Tenure-Track制,实施“百人计划”。

  上述文件显示,招聘对象及条件之一是:具有国际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相当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年龄一般在35周岁左右,身体健康;入选后,全职在岗工作。入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的学者被聘任为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不少高校,博导不再是学术地位的象征,而是一个工作岗位。不论是教授还是讲师,只要符合具有博士学位、有科研经费、所在学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人有水平有能力等条件,就可以担任博导。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