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调查|海参价格回到10年前,海八珍之首怎么了?
2024-11-13 10:50 海报新闻
养殖户王大江则认为,除了市场疲软,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海参养殖产量逐年提高导致供大于求,尤其是南方(主要指福建)网箱养殖刺参成功,这对海参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栖息在水底的海参
王大江所言非虚。据了解,早在2003年,福建省霞浦县渔民就开始自发养殖海参,当地渔民利用依托南方冬天海水温度高的养殖优势,缩短海参生长周期,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养殖。具体来说,每年秋季,霞浦的海参养殖户到辽宁、山东等地购买10头左右(指每500克海参的数量,渔民的传统计量法,用来衡量海参的大小。头数越少,表示海参越大;头数越多,表示海参越小)的半成品海参,然后拉回当地继续养。由于南方冬天海水温度高,适宜海参生长,经过半年时间,就能长到四五头或者三四头大小,第二年“五一”前后就可以取参,而在北方10头左右的海参,要长到同样大小,则还需要至少一年。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3月举行的2024中国•霞浦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助理冯妍在致辞中说,到2023年,霞浦县海参产量达到4.7万吨,产值63亿元,已经成为“北参南养”的主产区。
让王大江更担忧的是,这两年,随着以福建霞浦为代表的南方海参产量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南方成品海参又开始打着辽参、山东刺参等名号,回流到北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