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丨从淄博到东南亚,2万斤冷水鱼“长途旅行”背后的故事
2024-11-17 13:41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11月15日,在博山区源泉镇泉河村张登银的养鱼专业合作社内,一条百余斤的鲟鱼被工作人员从水中抱起,大鱼猛然发力,险些将人掀翻。几十年来,经过过山车一般的养殖经历,张登银的冷水鱼走上海进北京,甚至游到国外闯市场。
早在2000年,43岁的张登银在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泉河村办起了冷水鱼养殖场。当地丰富的地下冷水资源,是鲟鱼、金鳟、虹鳟养殖的绝佳之地。
尽管张登银是当地最早养殖冷水鱼的那批人,但当他斥资200余万元一头扎进这个行业时,其实已经错过了这些“稀罕物”售价高达数百元一斤的黄金时期。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20余年后,它们的价格会跌到一二十元一斤,并时而面临滞销的难题。
这种困境持续到2023年,直到疫情退去开始有了转机。彼时,泉河村的金鳟、虹鳟陆续离乡,去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鲟鱼甚至远渡重洋,去到了更远的越南。
近几年,博山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乡一业”政策,深挖乡村特色产业潜力,大力发展“一村一业”。这些“稀罕物”也由此放低“身价”,成了许多当地农家乐揽客的一道“家常菜”。
这可能是个机会。
“近几年,冷水鱼价格低、运费高,万斤以上的大单才有利润可言,小单往外地卖等同于亏本。”眼下,依旧在这片养殖场,张登银又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这对已经67岁的他而言,同样充满挑战。
光鲜与无奈
11月15日,在张登银的养鱼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从水中抱起一条百余斤的大鱼,大鱼身大力猛,险些将人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