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传统剧场到网络热搜 中国舞剧:佳作频现 未来可期

2025-02-12 09:25   光明日报

  舞剧《只此青绿》没有遵循传统舞剧以人物生平为中心的编年史式叙述策略,而是选择从当代文博工作者视角切入。有别于仅将艺术杰作视为艺术家个体才华凝结的产物、仅关注艺术“精神性”一面的视角,创作者发掘并着重呈现了《千里江山图》“物质性”的一面,即使得这幅画历经沧海桑田、依旧色彩明丽的制作工艺。这是被历史叙述忽视的重要一面。然而,没有兢兢业业的“篆刻人”“织卷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等无数平凡工匠,就没有传世佳作。这些平凡工匠与艺术家共同完成了文化的开掘传承。因此舞剧别出心裁地采用了“线性+板块”的复式结构,在展卷人与王希孟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结构,让画作背后隐而不彰的“人”——劳动者们一一走到台前,让当代观众深刻体悟到,文化的灿烂是由无数鲜活的平凡人创造的,更需要每一个人来传承。

  在经典改编领域,黎星、李超等青年编导勇于挑战经典巨著《红楼梦》,在原著厚重的文学、历史和哲学命题基础上,有意凸显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这一思想表达。全剧着重在舞台上塑造金陵十二钗的女性群像,在“幻境”“游园”“元宵”等基于原著情节而来的场景中,十二钗往往作为整体浓墨重彩地登场;在“花葬”“归彼大荒”等原创场景中,创作者则用专门篇幅赋予这些女性自我表达空间。这些充分展现了创作者改编经典的现代视角。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