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重拳整治伤企网络“黑嘴”!聚焦网暴、造谣引流、舆情敲诈→

2025-03-27 18:21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测评需客观 “恶评”要担责

  另外一类,是马某在测评文章中提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制动失效,严重跑偏的情况等等。但根据现有证据,却无法证明马某实际进行了测评。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副庭长 张倩:这些其实涉及车辆非常核心的安全性问题的一些测评语言,被告又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进行支撑。同时原告也向法院提交了被告测评中涉及的车辆的实验室的一些报告和国家检测的报告,我们发现都是合格的,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认定被告这样的测评语言是涉及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

  是侵权还是正常评价?

  据调查,文章中有关公司管理、高管家庭情况等内容,也没有事实的依据。经审理,法院认为马某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判令马某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致歉声明,并对原告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值得关注的是,在法院的这份判决书中,详细写明了案涉的9篇文章中,哪些言论涉及侵权,哪些属于正常的评价感受。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