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里土气”到“名扬万里” ——陕北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2025-04-10 14:50 光明日报
吴起楸子,这一来自黄土高原的珍贵果树种质资源,在延安苹果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苹果树由品种和砧木两部分嫁接而成,品种是上半部分,是“芯片”;砧木则是地下部分,是根基。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栽培的苹果大多由进口砧木嫁接地上接穗而成,而吴起楸子以抗旱、耐涝、抗寒、耐盐碱等优良特性,成为苹果最适宜的实生砧木之一。吴起楸子与秦脆等优质苹果品种的组合,实现了“中国芯”配上“中国根”,把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良种繁育,不靠运气,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科技。种植业如此,畜牧业同样如此。时值春日,记者来到榆林市靖边县,见到羊儿们正脱去冬季的绒毛、长出更加细软的新毛。“面前这只种公羊价值12万元!”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繁育基地技术负责人朱向卿引着记者细细查看。
在靖边县黄蒿界镇马季沟村的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选育实验室里,显微镜下的羊绒纤维正接受着纳米级“体检”。“过去选种羊要看体型、产绒数量,现在要查羊的基因、测绒的细度。”朱向卿介绍,“15.5微米的绒毛细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20,较传统品种优化了2.3微米。”
2024年12月,靖边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投资390万元,在黄蒿界镇建成投用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选育实验室。实验室重点攻关绒细度相关基因研究、精液冷冻储藏、精准饲料配比等核心技术,预计3年内将绒毛细度稳定控制在15.5微米以下,单只产绒量较传统品种提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