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从“土里土气”到“名扬万里” ——陕北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2025-04-10 14:50   光明日报

  完善产业链条,是农产品产业化升级的关键。为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米脂县构建了涵盖产品战略、产业战略和区域经济战略的“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实现了“产品—品牌—效益”良性循环。2023年,榆林市在北京举办米脂小米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米脂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全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小米杂粮集散地,“米脂小米”也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目前,米脂县已建成米脂小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6家加工企业并全部投产,米脂县小米杂粮加工企业和合作社达到90家,加工能力突破18万吨,进一步促进了米脂小米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把特色资源做成优势产品、把优势产品做成长效产业。

  农特产品扬帆出海

  靖边胡萝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不仅在国内各地蔬菜市场销售,还出口到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榆阳马铃薯经过深加工,年产法式薯条10.8万吨、薯饼薯粉等产品1.8万吨,产品远销东南亚、日韩及欧美市场;洛川苹果“九上太空”,出口到加拿大、越南、阿联酋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1697万元……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讲述着陕北特色农产品扬帆出海的生动实践。

  成绩的背后,是陕北农业在品牌打造方面的精心布局。榆林坚持“一个产业主推一个品牌”原则,出台《榆林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从发展培育、使用管理到宣传推介,对品牌进行全方位规范。“米脂小米”“陕北横山羊肉”被认定为国家级精品农业品牌,“横山羊肉”还获批欧盟、英国、俄罗斯涉外商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