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张辉:风筝记忆
2025-04-10 16:04 大众网
又是一年三月,放飞的季节悄然而至,天空中各种各样的风筝翩翩起舞,“欲与天公试比高”,就像一个个诱人的精灵,唤醒了儿时与风筝的美好往事。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大西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四面环山,自然环境恶劣,但这并未影响我们对玩耍的热情。春天放风筝、夏季摸鱼、秋天偷摘李子、冬天与雪为伴,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乐趣。其中,放风筝的记忆尤为深刻,仿佛就在昨日。
冬去春来,枝头冒出新芽,我们脱下厚重的衣物,感觉自己轻盈得仿佛要飞起来。春风温暖而舒适,预示着放风筝的季节已经到来。那时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我们找来竹棍,劈成薄薄的竹篾,用细绳线捆扎好。有时会在锅中熬糨糊,更多的则是随口嚼点馒头当糨糊,用报纸或牛皮纸粘贴好,一个风筝便制作完成了。小朋友们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蝴蝶、长龙、老鹰、燕子等漂亮的图案。山顶上风大且平整,是我们放风筝的首选之地。大家互帮互助,等风筝全都飞起来的时候,便围坐在一起谈学习、谈生活、谈未来,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放飞风筝,更是放飞了我们的希望。
风筝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墨翟用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墨翟的木鸟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古称纸鸢,放风筝从此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