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邵洪强:纸鸢起处忆故乡
2025-04-17 14:53 大众网
在无锡方言教学的课堂上,我邂逅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他们带着对这座江南水乡的好奇与热爱,投身于方言学习之中。那天,最后一场方言教学培训刚结束,潍坊籍的学生小李满脸笑意地朝我走来,手中捧着一件精心包装的礼物。她略带腼腆地说:“老师,谢谢您这段时间的教导,这是我们潍坊的特色纸扎工艺品风筝,送给您留个纪念。”
我轻轻打开包装,一只色彩斑斓、造型精致的风筝映入眼帘。那细腻的纸扎工艺,栩栩如生的图案,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小李兴奋地介绍着潍坊风筝的悠久历史和独特制作工艺,可我的思绪却早已飘向远方,儿时放风筝的画面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故乡的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田野间,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即将登场的风筝盛会欢呼。那时,我和小伙伴们总会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说是制作,其实不过是用竹条简单地扎个骨架,再糊上一层花花绿绿的纸,用棉线系好,但在我们眼中,那便是最珍贵的宝贝。
记得有一次,我和邻家的阿彪、阿玲相约去国道旁的大片农田放风筝。阿彪的风筝是一只威风凛凛的老鹰,展开的翅膀仿佛能搏击长空;阿玲的风筝则是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轻盈而美丽。我拿着自己那略显简陋的燕子风筝,心中却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