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价格,被打下来了?
2025-06-12 09:51 中国新闻周刊
“师傅,这单我只付了8元,送我这么远,你能愿意吗?”
贵阳网约车司机韦波照常出车的一天,一名乘客上车后轻声问他,带着些许“担忧”。这一单要跑约10公里,韦波听得出来,乘客第一次用这个平台打车。他解释,自己能挣13元,如果对方没有新用户补贴,这单的付费价格应在14—15元。这一单看起来双方都很“划算”:乘客用很低的客单价打车,会员司机仅被平台抽佣1%—10%,首月的会员价只需1元。
近期,一家名为“小拉出行”的平台正用这样的策略吸引司机运力和乘客订单,向客单价1.8—2元/公里、抽佣比例25%—30%的头部平台发起挑战。
小拉出行成立于2021年6月,是由货拉拉内部孵化出来的一个创业团队,自成立起脱离货拉拉独立运营。平台此前多年未能打响知名度,最近喊出了“网约车界的拼多多”的口号,来势汹汹。
截至今年5月,其客运业务已拓展至全国10个省、56座城市,以二、三线城市为主;顺风车业务则已布局261座城市。
但“低价”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为乘客提供便宜出行服务,怎样兼顾服务质量?面对更低的客单价,司机能挣到更多钱吗?在长期固化、“内卷”的网约车行业,小拉出行杀出一条血路的可能性大吗?
瞄准二、三线城市
每天早晨7点,韦波准时出车。他住在贵州最大的小区花果园社区,第一单往往就从这里开始。
“一个网约车司机得有2—3部手机。尤其在很偏的位置,滴滴打开,高德打开,小拉打开,都是必需的。”作为一名有6年经验的网约车司机,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