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英文版2025年7月25日刊发深度报道《读懂新时代栏目·生动故事讲述中国人权系列:山东沂源县民生综合体里的“种地”与“养老”——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中的基层样本
2025-07-27 16:45 环球时报
而在拥有区位和生态优势的龙子峪村,则发展出了以“文旅+养老”结合为特色的新模式。老宅变酒店、空院变艺术空间,“露营地+乡村厨房”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周末前来打卡。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也曾慕名在此短居创作,令这个山村逐渐成为区域文旅产业的新亮点。
“沾着泥土、带着露珠”
“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不是一个孤立的养老平台,而是一个贯通服务、治理与产业的基层网络体系,为农村养老提供了一整套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长者食堂带动公益岗位就业,通过集体经济反哺养老支出,通过系统化平台延伸社会治理触角,让养老服务真正嵌入乡村日常生活。
这是一种“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办法。
张涛认为,沂源的养老探索之所以能持续推进,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人权保障真正融入制度设计与执行全过程。“不是说我们把设施建完了、钱给了就完了,而是要通过机制把它运转起来,要让它长出来、活下去。”
“村党支部书记就是乡村振兴CEO,我们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带头人,”他说。
沂源也在尝试未来的养老解决方案,将创新技术融入其中。
在东里镇,沂源县已建成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目前已覆盖全镇18个村、221户重点老年人家庭。这一平台为老人家庭统一配备智能终端机等设备,并接入县级养老服务指挥平台,实现远程监测与响应联动机制。
老人可以通过终端与专业人员取得联系,进行健康咨询。一旦老人在家中出现意外,养老机构人员可第一时间响应上门进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