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用”到“治愈”,为“情绪价值”买单,值不值?
2025-07-29 10:01 央视网
“只有在买盲盒、开盲盒、拼装盲盒的时候,我才能真实地感受到快乐。”
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29岁的李沐子每天“工作生活两点一线”。办公环境气氛压抑,她渐渐厌倦“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经常难以自控地陷入悲观和情绪低落。
两年前,她和朋友一起逛街时“凑单”购入一个盲盒,一行人中,只有她抽到了隐藏款。这意外开启了她另一种“生活方式”。
当朋友羡慕又兴奋地称她为“欧神”“盲盒女神”时,她“心跳得很快”,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和刺激”。之后每次看到那个盲盒,她就会忍不住笑起来,想起自己和朋友手舞足蹈的模样。
她渐渐迷恋上了这种感觉。两年间,她购买的手办、盲盒摆满了整个柜子,数量超过100个。
受访者供图
“它们拯救了我。”李沐子说,她开始学着为了“快乐”买单。“人活三万天,好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近年来,和李沐子一样为情绪买单的人越来越多。潮玩店、宠物店和“谷子店”挤满了年轻人,“陪游”“哄睡”“解压”等情绪服务受到青睐。
有机构预计,2025年与情绪消费相关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盲盒的市场规模将突破580亿元,与2024年的165亿元相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
01内生需求
作为心理咨询行业从业人员,张艺欢一直保持着对社会情绪的观察,她说:“近几年,随着社会内卷加剧,焦虑弥漫,情绪舒压成为年轻人的心理诉求。”根据《2024年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94%的年轻人正在承受着显著的精神和情绪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