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邮轮经济,青岛塑造“全能型选手”
2025-08-08 07:06 青岛日报
青岛如何抓住这一机遇?“青岛在邮轮建造和维修领域的产业基础日益夯实,但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应构建产业联盟。”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邮轮文旅部部长郝东陈认为,青岛邮轮产业需要更开放的发展视野:既要引导海尔、海信等本土龙头企业进军邮轮高端配套市场,也要打破地域壁垒,推动跨区域产业链协同。
事实上,山东省去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山东邮轮旅游发展的意见》已作出顶层设计,提出将山东全域打造成为中国邮轮旅游协同发展区,整合烟台、威海、德州等地在现代化造船、邮轮维保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加快在青建设邮轮建造基地和配套产业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爱达·魔都”号已搭载青岛海德威压载水系统、德州恒力电机、淄博大亚船艏构件、威海山花地毯等“山东造”产品,一个以青岛为核心、辐射山东全域的邮轮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正在成型。“邮轮配套严苛的认证标准,恰恰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郝东陈指出,“立足青岛、面向全球,让本土企业为国际邮轮提供配套,带动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才是产业突围的方向。”
中游:资本、运营“双轮驱动”
在邮轮产业的价值链中,邮轮公司占据核心地位。
与其他环节上的主体相比,邮轮公司不仅掌控着产品设计、航线运营等核心业务,更在物资采购、保险选择、船员雇佣等全产业链环节拥有绝对话语权。这种“运营主导型”特征使得邮轮公司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引擎——谁掌握了邮轮公司,谁就拥有整合区域资源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