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突围” | 众观教育
2025-08-08 11:12 海报新闻
“我的课程任务界面出现了一个五角星形象的AI助教!”2025年初,山东师范大学的师生发现,学校智慧教学平台有了新变化。平台通过接入DeepSeek等多家大语言模型,全面赋能本科课程智慧教学。该校正以AI技术为杠杆,撬动传统文科教育向“智能驱动、能力为本”的新范式转型。
事实证明,多所高校“文科+人工智能”的创新尝试受到考生热捧,媒体报道显示,复旦大学在广东历史类本科批投档线661分,最低排位88名,历史类招生的11个专业中,有8个专业包含了“文科+人工智能”;南京大学在江苏普通批历史类03专业组投档分643分,历史类最高分657分,录取至汉语言文学和社会科学试验班……
“破壁”进行时,交叉学科的新文科实践
除了AI赋能,高校文科转型向交叉融合方向发展的趋势,也早有端倪。2018年,教育部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提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2020年,教育部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文科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
这一系列政策导向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新增的29个专业中,“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交叉学科专业赫然在列。
这种调整并非简单的专业更名,而是从知识生产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变革。作为实践主体,一批批高校正在响应新文科建设的号召,在交叉融合领域展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