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贯通,解码黄河30米下的中国智慧

  实践证明了选型的正确性。“山河号”实现每分钟35毫米的掘进速度,远超15.76米直径的黄河济泺路隧道每分钟25毫米的纪录。

  “血管”通畅了,“牙口”也得锋利。项目团队大胆选用带压复合型刀盘,并显著提升刀盘开口率。“更大的开口率能有效‘防粘防堵’,更多的撕裂刀专克那些‘刁钻’的顽石。优化刀具配置还减轻了刀盘自重,主驱动负载和扭矩也降下来了……”周祥细数着刀盘的“升级秘籍”。

  不仅如此,“山河号”盾构机还装配伸缩式主驱动、开挖仓伸缩摄像头等先进装备,应用了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工艺,并搭载“五官一脑”智能化装备系统,构建起盾构掘进的“智慧大脑”,实现全流程感知、预警与智能决策。

  ②与黄河“顽石”智勇较量

  黄河河床深处的地质,是给建设者出的考卷。勘探显示,黄岗路黄河隧道区间段内存在大量“钙质结核”,长度达2000米,占比超六成。它们像大小不一、不规则分布的“顽石”,不规则地镶嵌在粉质黏土层中,宛如“黏糕里的硬骨头”。

  “这些‘硬骨头’,当年在黄河济泺路隧道可没少让我们吃苦头,甚至让盾构掘进停滞不前!”中铁十四局盾构经理薛永超回忆。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挺进钙质结核区,管道内石头碰撞的响声由疏变密、由弱变强。早有准备的项目团队也亮出了“法宝”,他们创新性设计的双采石箱,可以实现一用一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