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贯通,解码黄河30米下的中国智慧

  薛永超说,当采石箱压力变小时,他们就对采石箱进行切换和清理,掘进初期每环就要清理一次。而随着掘进进入密集区,清理频率飙升,最高峰的时候每环要清理50次。以往是单采石箱,需要人工往外搬,费时费事。如今通过远程控制和双箱轮换,每次清理仅需5分钟,实现不停机、快速的循环处理,硬是将“拦路石”变成了高效流程中的“小插曲”。

  此外,面对强度高达41兆帕的“顽石”,项目团队为“山河号”装备了自主研发的金刚石刀具,这款刀具更具有耐磨性。他们还规划了两处换刀点,计划对盾构机刀具进行检查更换。

  随着掘进的推进,“山河号”到达第一处换刀点,伸缩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让人振奋。刀具完好,掌子面切割轨迹清晰。随后,他们一鼓作气完成掘进。

  最终,“山河号”创造了黄河下首次实现全程3.3公里连续掘进不换刀,为高效掘进赢得了宝贵时间,打赢了这场与“硬骨头”的攻坚战。

  2024年5月19日,这台涂装“麒麟”图案的“山河号”盾构机在济南下线,高颜值、高性能的“巨无霸”为穿黄隧道建设按下了“快进键”,原计划日掘进6-8米,实际达到12-18米。

  ③百十万方泥浆变“清泉”

  站在黄岗路黄河隧道泥浆处理厂旁,很难想象这里每天“吞”进上万方黄河泥浆,“吐”出的却是清澈的尾水。“向北是济南一级水源地,向南横贯黄河,我们的泥浆处理必须零污染。”泥水处理厂厂长胡修志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