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淄金报告|四问瑞丰高材:中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何在?

2025-08-29 10:30   

  大众网记者 孙莹 淄博报道

  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瑞丰高材,300243)2025年半年度报告,将这家企业转型中的压力具象化:营收10.06亿元同比微增2.62%,净利润却腰斩至1080.48万元(同比降52.57%)。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背后,究竟潜藏着这家公司怎样的发展困局?

  一问:3.4亿可转债项目,为何成了“利润吞噬器”?

  2021年,瑞丰高材发行3.4亿元可转债,核心投向6万吨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彼时该项目被视作切入环保材料赛道的“转型支点”。但中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项目尚未实现满负荷投产

  但“刚性成本”却如期而至。据中报,PBAT项目转固后年折旧超千万元;叠加3.4亿可转债年度利息,每年沉淀成本估值约3000万元——这一数字是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的近3倍。

  更直接的影响在财务端: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同比激增30.55%,中报明确“主要系瑞丰转债利息摊销增加所致”,这笔非经营性成本与折旧形成“双重压力”,成为净利润腰斩的重要推手,让原本的“转型希望”变成了“利润包袱”。

  二问:92.8%营收依赖的PVC助剂,为何撑不起利润?

  PVC助剂是瑞丰高材的“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贡献9.34亿元收入,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2.8%,但这一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正持续塌陷:ACR(加工助剂)收入4.57亿元,毛利率仅15.35%;MBS(抗冲改性剂)收入3.86亿元,毛利率更低至11.73%,均低于中报提及的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18.5%。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