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经典里的山东抗战,红色基因代代传
2025-09-02 09:08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饱含激情又通俗易流传的诗歌,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文艺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叫声丈夫听分明,男子汉不如我婆娘。天天给抗日军缝衣裳,做鞋做饭送前方。你丈夫汉子家中躲,没有救国热心肠。大哥听罢心发躁,拿起刀枪上战场。”1939年3月,大众日报刊发诗人灼夫的诗作《大嫂子劝郎打东洋》,以通俗小调的方式,鼓舞广大群众抗日。当时,苗得雨、王希坚、冯毅之等人创作了大量诗歌,鼓舞战士们上前线杀敌,动员民众做军鞋、救伤员、抬担架,积极支援抗战。
旋律轻快、具有本土特色的歌曲,也是有力的“武器”。《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小调》《沭河的歌声》等作品,有力配合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发挥了团结群众、鼓舞斗志、共同对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