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文艺经典里的山东抗战,红色基因代代传

2025-09-02 09:08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描写胶东半岛昆嵛山区战斗生活的《苦菜花》,通过军民不畏日寇舍身保护兵工厂的核心情节,塑造了一群令人敬佩的抗战英雄,尤其是拿起枪勇敢杀敌的母亲冯大娘、英勇就义的八路军女战士星梅等,成为经典的女性形象。“母亲没有死。她从死亡的边缘挣扎回来,痛中之痛的身体,才能有这样的韧性,这样无穷的抵抗力。她身上各处又长出红嫩的肌肉,结下闪着红光的伤疤……”《苦菜花》的字里行间,展现着齐鲁儿女坚韧不屈的生存意志和顽强生命力。母亲是泥土里长出来的人物,她从农民到战斗英雄的觉醒,是对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呼唤;她送孩子参加革命,以生命掩护八路军干部、保护兵工厂,从一位普通母亲,成长为人民的母亲,“军爱民、民拥军”的关系超越了血缘。

  1960年,刘知侠获悉“红嫂乳汁救伤员”一事后,随即深入沂蒙寻找这位红嫂。他在沂水、沂南马牧池等地找到了用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的明德英、为战士熬鸡汤的祖秀莲等人,原来“红嫂”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伟大的女性。“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刘知侠的短篇小说《红嫂》让沂蒙红嫂的事迹响彻全国。

  有学者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红嫂题材文学与沂蒙精神息息相关。吕剧《红嫂》、京剧《红云岗》、芭蕾舞剧《沂蒙颂》、电影《沂蒙六姐妹》、柳琴戏《沂蒙情》等红嫂主题作品不间断生产,不仅深入挖掘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拓展了创作空间,更是对沂蒙精神的深情演绎,与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需求相互呼应。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