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 多元创新,在渤海上“集光”
2025-09-15 14:35 河北日报
“海面上偶尔掀起的惊涛骇浪,尤其是灾难性的风暴潮,会对光伏板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马志强说,尽管项目所处区域经过评估属于风暴潮轻灾区,但设计团队始终秉持“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充分考虑风暴潮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等极端情况,专门设计了超大跨度网架式支架+钢桩的应对方案,以抵御海浪的侵袭。
在具体实施中,每个支架单元都采用4个钢管桩作为支撑,通过牢固的连接方式架起钢网架结构,再将单晶硅光伏组件固定在钢网架上,形成了一套稳固可靠的光伏设备支撑体系。
大海并非光伏项目的专属舞台,这片海域还承载着繁忙的海上交通功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渔民赖以生存的作业区域。秦皇岛港作为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肩负着维护北煤南运海运大通路高效安全畅通的重要使命。仅2024年,就有共计6000余艘次约1.69亿吨电煤通过秦皇岛港海运外输。
如何在发展光伏发电的同时,不影响其他用海活动,实现多方共赢,成为设计团队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此,设计团队如同绘制海上交通地图一般,精心规划着项目区域内的“交通路线”。郝明月说,在项目选址阶段,设计团队就对秦皇岛港的航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精准避开了进出秦皇岛港的主要航道,确保商船能够不受影响地正常往来。同时,考虑到当地渔民的作业需求,项目选址特意定在了滦河口和塔子口两个传统渔船停泊点之间,并为渔船进出港口预留了充分的海上通道,保障了渔民的正常生产活动,实现了光伏发电与海上交通、渔业生产的和谐共处。
用科技创新解决建设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