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 多元创新,在渤海上“集光”

2025-09-15 14:35   河北日报

  “不会的,我们的项目包含‘渔光互补’内容,将光伏发电与海鱼养殖同时进行,可有效地利用该海域的自然资源。”马志强说,项目在周边海域增殖放流褐牙鲆、中国对虾,补偿因占据生物原有栖息地而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失,恢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生产力,促进受损海域环境生物结构的完善和生态平衡。

  同时,光伏板下方的钢管桩,还可以为扇贝等喜欢在礁石上安家的海洋生物提供新的栖息场所,就像为它们打造了一个个“海底小别墅”,形成独特的海洋生态微环境。

  “扇贝这类海洋生物以海中的浮游藻类为食物,而藻类大规模泛滥则可能导致赤潮发生。所以海上光伏项目的建设,有可能会抑制赤潮的发生。”马志强说,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渔船穿行次数减少,能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工艺创新破解海洋开发难题,通过施工方式创新守护蓝色国土……河北华电昌黎500兆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建设,正为我省海上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记者手记

  “首创”为海上光伏建设积累经验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光伏板的最大输出功率在550瓦至650瓦之间,而河北华电昌黎500兆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中,70%光伏板的最大输出功率为710瓦。新型光伏板实验成功后,将有利于我省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进一步减少用海面积,提高用海效率。

  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项目中的精准沉桩工艺、光伏网架叠装运输工艺、110千伏集电线路技术等或为全国首创,或为改进方式。

  从技术创新维度来看,这些“首创”构建了一套“问题导向—技术攻关—成果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条。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