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四普行思:东营田间的文明碎片

2025-09-19 10:06   海报新闻

  当我们亲身探寻文物的踪迹,书本与实物重合,时间的界限被打破。作为一名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非常荣幸可以参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赖于此,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以往纸面上、展览中的文物,甚至体验不存在于书中的真实的田野调查过程。这对我来说是一段毕生难忘的经历,是一次铢积寸累的锻炼。

东营盐业遗址专题调查(陈煜坤左二)

  在这一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的考察范围和对象主要是东营地区先秦时期的盐业遗址,平时的田野调查工作主要是在田间收集商周时期的陶片。到工地后,师姐就带着我们熟悉调查流程,学习辨认陶片。

  东营地区陶片非常丰富,一方面数量非常多,曾有一整片荒田上都布满了商周陶片,也有麦田周边的水渠中,甚至是油菜花田中的田埂上,都有农民们翻耕时带出的陶片。另一方面也涉及了豆、罐、盔形器等多种器形。与博物馆中已经由研究人员复原的陶器不同,这种原始的散落田间的陶片更让人感到桑田变换之下人类活动的历史性。同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丰富了我对基础知识的认识。例如,不同地区陶器的厚薄不同,商周时期粗绳文走向的细微变化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块我在田间找到的从盔形器上剥落的陶片,长20厘米左右,相对很薄且上面的粗绳纹非常完整。这种陶片在博物馆中是看不到的,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陶器的认知。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