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调查丨风波中的预制菜,下一步该怎么走?
2025-09-21 09:46 海报新闻
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冯克伟认为,虽然国家有规定,但是普通消费者很难厘清其中关系。
“消费者通常认为只有原材料现买、现场制作的菜品,才不是预制菜。但对于我们来说,预制菜更像一个法律术语,它的范围很小,定义非常严格,比公众朴素认知里的预制菜要更‘窄’,很多预制的菜不能等同于预制菜。”他举例说,水饺等速冻食品,方便面、面包等主食类方便食品,以及八宝粥、蔬菜沙拉等即食食品,目前都不算预制菜。
抛开定义问题,预制菜走到今天,其巨大的争议性绝不仅仅来源于“概念差异”。
在冯克伟的印象中,预制菜概念在国内盛行之初,正面评价是占据了上风的。但随着个别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各界对于预制菜的评价开始分化。
回顾与预制菜有关的诸多争议,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以及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信任感,始终是悬在预制菜行业头上的“达摩利克斯之剑”。
如何破局?
市场呼吁预制菜“明示”及“国标”出台
9月12日晚,罗永浩在直播中多次重申:我不反对预制菜,只是借此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铁丁认为,消费者并非排斥预制菜,而是反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了预制菜,并且支付了与现制菜相当甚至更高的价格。
罗永浩的呼吁也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希望餐厅能明确告知,让消费者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