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一针,癌细胞清零?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为何遥不可及?
2025-09-22 14:38 央视网
“绝大多数患者负担不起商业CAR-T。我在武汉认识的几百个病友中,只有两人选择了商业治疗。”李晴说。然而,同情CAR-T疗效存在更大不确定性。
因经济困难,李晴在5万元(交给厂家的费用)的单靶点和10万元的双靶点CAR-T之间选择了前者。父亲因肝癌早逝,母亲重组家庭,她与妹妹相依为命。此前治疗已花费30多万元,她卖掉了镇上唯一的房子,停薪留职,靠每月1000多元的低保维生,还背负了十几万债务无力偿还。
或许因单靶点效果有限,癌细胞清零仅三个月后,她的淋巴癌再次复发。“如果重来,我一定会选双靶点配合自体移植,治愈希望更大。但当时实在拿不出10万元,谁不想活下去呢?”她迫切希望CAR-T等细胞疗法能尽早纳入医保,缓解患者经济压力。
创新药价格为何高企?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中心主任路云指出,这主要由研发“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性决定。创新药研发成本高、成功率低,失败项目的成本需分摊到成功上市的药物中,且创新药多针对临床急需的治疗空白,上市后具有较强不可替代性,药企因此设定较高初始价格以回收投资。
钱海补充道,CAR-T成本居高不下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其核心物料严重依赖进口,供应链不稳定且价格昂贵,尽管近年尝试国产替代,成本依然较高;制备流程复杂,涉及T细胞分离、CAR基因导入、无菌控制等多个环节,需专用设备和高价耗材;目前适用患者规模小,难以摊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