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观鸟、“打野”、赏花,年轻人为何从旷野得到快乐

2025-04-28 08:58   中国青年报

  专属于春日的“野生”乐趣,不仅限于爱好,而是更深层、更广泛地延展为新型社交方式。

  今年春天,在社交网络上,一群年轻人自称是“春天快乐型人格”。快乐的重要来源则是:观鸟、赏花、“打野”“打鸟”、购买自然主题文创……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被称为“打鸟”;“打野”,则是指在城市周边公园和近郊挖野菜。年轻人奔赴野外的热情,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自然味儿。

  95后王嘉怡最近每个周末都约朋友出门,一口气集齐了“打野”、赏花、观鸟等一揽子“春日户外必做事项”。

  “我想要抓紧易逝的春光,去没有天花板的场域里呼吸最自然的空气。每次看到柳树的枝条一点点冒出新芽,地上的草从灰扑扑变成翠绿色,清晨听到鸟鸣频率越来越高时,我就会觉得世界非常美好。”对王嘉怡而言,春天和朋友们一起拥抱自然,既是对冬日的一场告别,更是这一整年生命力旺盛的开端。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专属于春日的“野生”乐趣,不仅限于爱好,而是更深层、更广泛地延展为新型社交方式。2025年春天,年轻人为何能从旷野里收获快乐?

  “打野”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成为交流新媒介

  一场“赛博打野社交”,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打野攻略”最近席卷小红书,年轻人分享“打野地图”,简要介绍挖野菜地点;有人分享挖野菜成果;还有人热心分享知识,例如发布“野菜分辨指南”,教大家分辨野菜、科普食用方法等。

  记者看到,“打野”甚至带来了一股全新消费趋势,不少网店里锄头、小铁锹、小铲子等“打野装备”的销量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