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观鸟、“打野”、赏花,年轻人为何从旷野得到快乐

2025-04-28 08:58   中国青年报

  盛天成介绍,群成员都是靠鸟类爱好者口耳相传联络起来的,现在有300多人,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也有老师加入。群里大家经常围绕“鸟讯”聊得火热,线下一起拼车组团观鸟。据他了解,在其他观鸟组织里,还有发展出恋爱关系的。

  高考后从家乡内蒙古到深圳上大学的傅茹涵,见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鸟儿,“第一次亲眼看到翠鸟、红嘴蓝鹊时我就被震撼了,对观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她参加了学校的绿足迹自然保育社,加入校内校外的观鸟活动。爬山、被鸟叫“硬控”、一动不动地抬头“扫描”枝叶、遗憾地目送鸟飞走是她的日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2022年元旦在深圳湾看候鸟,许多不同种类的鸟在水面、空中、泥地、礁石上觅食或休息,反嘴鹬吃弹涂鱼,黑脸琵鹭在‘水底捞’,很多鸟友拿长焦镜头相机在拍。”

  傅茹涵在观鸟和鸟类科普活动中获得了很多鸟类保护的知识,还结交了“观鸟搭子”。傅茹涵和“观鸟搭子”聊天,对话往往是这样的:“你觉得这个叫声是不是‘大拟啄木鸟’”“鸟就在那棵树上快拍快拍”“我好急,望远镜给我用一下”……

  傅茹涵还结识了许多自己设计制作鸟类文创的朋友。“我很喜欢深圳这边常见的黑脸琵鹭大玩偶和勺嘴鹬大玩偶,很好抱、很好摸。”

  陈武表示,赏花、观鸟、用相机“打鸟”这些看起来很有闲情逸致的爱好,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年轻人对生活“松弛感”的向往。

  “大自然天然具有净化作用,大家越来越有兴趣和大自然接触,这也反映了年轻人希望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平衡,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态都得到放松。”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