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的山东交通学院实践

2025-05-12 15:50   神州学人

  为强化学生科研思维,俄方教师通过开展系列前沿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科研视野;将学术论文和工程案例嵌入课程启发学生学术视角;以“自由选题+报告展示”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同步提升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聚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如在“公路隧道设计”课程中采用“拆分法”分解复杂工程问题,通过对比中外规范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新方案。

  依托“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推动学生语言能力、专业素养与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办学以来,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22项、省级70余项,参与发表SCI等论文8篇,取得专利12项,6人次获全俄毕业论文评比一等奖俄罗斯优秀毕业论文;依托6个中外联合科研平台,参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86项,30%学生深度介入国家级、省级引智项目,国际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素养显著提升。

  数智驱动搭建全场景语言生态——

  语言习得是专业习得的关键。针对俄语学习难题,顿河学院立足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提出外语教学“服务专业”理念,开设1200学时小班俄语课程,构建“精读+口语+国情+专业”的“第一课堂”核心课程群,并开发12部专业俄语教材及10本行业术语手册,实现专业课程双语资源全覆盖。

  课堂之外,俄语更是“活”在学生的日常中——一号餐厅化身“美食俄语角”,中外师生以食物为主题畅聊饮食文化;五月花开时节,“花间俄语课堂”开讲,中俄青年共赏春光,在发现美中传播文化。这种“双课堂联动”机制,将户外实践、文化体验融入“第二课堂”,让语言从课本跃入生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